浙江自考网 | 网站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为准。
| |
微信订阅

浙江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浙江自考网免费咨询电话
【热点】 浙江省自考管理系统 成绩查询系统 准考证打印入口 自考日程 免考申请 转考申请 实践考核 毕业申请 学位申请 论文答辩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在线咨询

2021年浙江自考《刺法灸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第4章

整理编辑: 浙江自考网

发布时间:2022-02-25

阅读量:

  第四章 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候气是( A )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2.催气是( B )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


  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3.行气是( C )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4.按截法是( C )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5.搬垫法是( E )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6.逼针法是( C )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7.推弩法是( E )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8.飞经走气四法可用于( C )


  A.等待经气而至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


  D.调整经络气血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


  9.弹震法可用于( B )


  A.等待经气而至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


  D.调整经络气血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


  10.易出现触电感、向上下传导,远端放散等针刺感应的部位是( C )


  A.腹部 B.指趾末端 C.四肢肌肉丰厚处 D.腰背 E.头面


  11.易出现沉压感针刺感应的部位是( A )


  A.腹部 B.指趾末端 C.四肢肌肉丰厚处D.腰背E.头面


  12.易出现痛感的部位是( B )


  A.腹部 B.指趾末端 C.四肢肌肉丰厚处D.腰背E.头面


  13.易出现痛感的组织层面是( D )


  A.神经干 B.肌肉 C.骨膜 D.血管 E.肌腱


  14.易出现麻感的组织层面是( A )


  A.神经干 B.肌肉 C.骨膜 D.血管 E.肌腱


  15.针刺前必须( B )


  A.守神 B.定神 C.制神 D.养神 E.移神


  第四章 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候气是( A )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2.催气是( B )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


  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3.行气是( C )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4.按截法是( C )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5.搬垫法是( E )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6.逼针法是( C )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7.推弩法是( E )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8.飞经走气四法可用于( C )


  A.等待经气而至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


  D.调整经络气血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


  9.弹震法可用于( B )


  A.等待经气而至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


  D.调整经络气血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


  10.易出现触电感、向上下传导,远端放散等针刺感应的部位是( C )


  A.腹部 B.指趾末端 C.四肢肌肉丰厚处 D.腰背 E.头面


  11.易出现沉压感针刺感应的部位是( A )


  A.腹部 B.指趾末端 C.四肢肌肉丰厚处D.腰背E.头面


  12.易出现痛感的部位是( B )


  A.腹部 B.指趾末端 C.四肢肌肉丰厚处D.腰背E.头面


  13.易出现痛感的组织层面是( D )


  A.神经干 B.肌肉 C.骨膜 D.血管 E.肌腱


  14.易出现麻感的组织层面是( A )


  A.神经干 B.肌肉 C.骨膜 D.血管 E.肌腱


  15.针刺前必须( B )


  A.守神 B.定神 C.制神 D.养神 E.移神


  31.飞法可用于( D )


  A.青龙摆尾 B.白虎摇头 C.苍龟探穴 D.赤凤迎源 E.以上均不是


  32.搜法可用于( C )


  A.青龙摆尾 B.白虎摇头 C.苍龟探穴 D.赤凤迎源 E.以上均不是


  33.飞法的临床作用主要是( B )


  A.守气 B.行气 C.候气 D.调气 E.补泻


  34.飞法主要作用于( B )


  A.经脉 B.针柄 C.腧穴 D.针尖 E.以上均不是


  35.按压行气法主要作用于( C )


  A.经脉 B.针柄 C.腧穴 D.针尾 E.以上均不是


  36.按压行气法的临床作用主要是( B )


  A.解除滞针 B.控制针感传导方向 C.补虚


  D.泻实 E.以上均不是


  37.以下何法可诱导针下温凉( E )


  A.搜法 B.摄法 C.弩法 D.盘法 E.搓法


  38.以下何法可诱导针下水波样感( D )


  A.搜法 B.摄法 C.弩法 D.刮法 E.搓法


  39.以下何法主要用于催气( A )


  A.颤法 B.弩法 C.摇法 D.盘法 E.搓法


  40.飞法的操作方法是( B )


  A.用拇食中三指扣住针尾,或用拇食指掐住针尾进行盘转


  B.用拇指及食指由针根部轻贴针柄,由下而上呈螺旋式搓摩,两指一搓一放


  C.将针刺入后,向一个方向搓捻,如搓线之状,以针下沉紧有被肌肉缠着感为度。


  D.用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侧压针身使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


  E.将针退到皮下,改变针刺方向,向前后或左右有目的地反复进退搜索


  41.按压行气法的操作方法是( B )


  A.轻轻地上下提插并搓捻摇动针柄,如手颤般地震动针身


  B.针刺得气后,用左手指按压所刺腧穴的上方或下方


  C.将针退到皮下,改变针刺方向,向前后或左右有目的地反复进退搜索


  D.指持针柄,摇动针体,边摇动边出针,使针孔扩大,而后疾出针


  E.用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侧压针身使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


  42.弩法的操作方法是( E )


  A.轻轻地上下提插并搓捻摇动针柄,如手颤般地震动针身


  B.针刺得气后,用左手指按压所刺腧穴的上方或下方


  C.将针退到皮下,改变针刺方向,向前后或左右有目的地反复进退搜索


  D.指持针柄,摇动针体,边摇动边出针,使针孔扩大,而后疾出针


  E.用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侧压针身使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


  43.盘法主要用于( E )


  A.四肢穴 B.颈部穴 C.头部穴 D.胸部穴 E.腹部穴


  44.用于闭气补虚的手法是( B )


  A.弹法 B.扪法 C.搓法 D.颤法 E.摇法


  45.以下辅助手法中,容易引起滞针的是( C )


  A.弹法 B.刮法 C.搓法 D.颤法 E.摇法


  46.以下辅助手法中,容易引起滞针的是( C )


  A.弹法 B.刮法 C.飞法 D.颤法 E.摇法


  (二)B型题


  A.行气法 B.调气法 C.催气法 D.守气法 E.候气法


  1.留针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为( E )


  2.按截法属于( A )


  A.行气法 B.调气法 C.催气法 D.守气法 E.候气法


  3.搬垫法属于( D )


  4.逼针法属于( A )


  A.行气法 B.调气法 C.催气法 D.守气法 E.候气法


  5.搜气法属于( C )


  6.弹震法属于( C )


  A.行气 B.调气 C.催气 D.守气 E.候气


  7.摄法可用于( A )


  8.逼针法可用于( A )


  A.行气法 B.调气法 C.催气法 D.守气法 E.候气法


  9.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为( A )


  10.应用捻转、循摄、搓弹、按压以及龙、虎、龟、凤通经接气等调整经气方向的方法是( B )


  A.行气法 B.调气法 C.催气法 D.守气法 E.候气法


  11.调整人体经络之气的方法为( B )


  12.调整经气方向的方法为( B )


  A.青龙摆尾 B.白虎摇头 C.苍龟探穴 D.赤凤迎源 E.以上均不是


  13.飞法可用于( D )


  14.搜法可用于( C )


  A.青龙摆尾 B.白虎摇头 C.苍龟探穴 D.赤凤迎源 E.以上均不是


  15.飞法可用于( D )


  16.盘法可用于( E )


  A.颤法 B.摄法 C.弩法 D.刮法 E.搓法


  17.以上何法可诱导针下水波样感( D )


  18.以上何法主要用于守气行气( E )


  A.颤法 B.弩法 C.摇法 D.盘法 E.搓法


  19.以上何法主要用于腹部穴( D )


  20.以上何法可用以诱导针下温凉( E )


  A.按穴闭气 B.标记穴位 C.单一方向搓捻


  D.出针指压,扪闭穴孔 E.小幅度提捻,如颤之状


  21.扪法的作用是( D )


  22.按法的作用是( A )


  (三)C型题


  A.行气 B.催气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循摄法可用于( C )


  2.搬垫法可用于( D )


  A.推弩法 B.搬垫法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3.用以守气的方法是( C )


  4.用以催气的方法是( D )


  A.弹震法 B.循摄法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5.用以守气的方法是( D )


  6.用以催气的方法是( C )


  A.推气法 B.逼针法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7.用以守气的方法是( D )


  8.用以行气的方法是( C )


  A.推气法 B.逼针法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9.用以催气的方法是( D )


  10.用以守气的方法是( D )


  A.推弩法 B.推气法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1.用以催气的方法是( D )


  12.用以守气的方法是( A )


  A.催气法 B.候气法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3.未得气时用( C )


  14.已得气时用( D )


  A.守气法 B.行气法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5.未得气时用( D )


  16.已得气时用( C )


  A.进针前 B.进针后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7.揣穴可用于( A )


  18.爪切可用于( A )


  A.进针前 B.进针后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9.循法可用于( C )


  20.爪切可用于( A )


  A.经脉 B.腧穴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21.循法主要作用于( A )


  22.爪切主要作用于( B )


  A.经脉 B.腧穴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23.摄法主要作用于( A )


  24.爪切主要作用于( B )


  A.切穴定位 B.行气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25.循法的主要作用是( B )


  26.摄法的主要作用是( B )


  A.行气 B.解除滞针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27.循法的主要作用是( C )


  28.摄法的主要作用是( C )


  A.出针后 B.进针后得气前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29.爪切可用于( D )


  30.扪法可用于( A )


  A.扪法 B.按压行气法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31.主要作用于腧穴的是( C )


  32.主要作用于针柄的是( D )


  A.解除滞针 B.闭气补虚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33.循法、摄法用在( A )


  34.按法、飞法用在( D )


  (四)X型题


  1.用以催气的方法包括有( ABC )


  A.循摄法 B.搜气法 C.弹震法 D.推弩法 E.摄法


  2.用以守气的方法包括有( D )


  A.循摄法 B.搜气法 C.弹震法 D.推弩法 E.押手法


  3.用以守气的方法包括有( BD )


  A.循摄法 B.搜气法 C.弹震法 D.推弩法 E.押手法


  4.用以行气的方法包括有( ABCD )


  A.推气法 B.逼针法 C.按截法 D.循摄法 E.押手法


  5.可用于行气的方法包括( BD )


  A.搜法 B.摄法 C.盘法 D.循法 E.押手法


  6.可用于催气的方法包括( ABC )


  A.循法 B.摄法 C.搜法 D.盘法 E.押手法


  7.进针前使用的手法有( D )


  A.搜法 B.循法 C.按法 D.爪法 E.摇法


  8.出针后使用的手法有( D )


  A.弩法 B.爪法 C.摇法 D.扪法 E.搜法


  9.出针时使用的手法有( D )


  A.搜法 B.盘法 C.弩法 D.摇法 E.刮法


  10.进针后未得气使用的手法有( ABCDE )


  A.循法 B.摄法 C.颤法 D.搜法 E.弹法


  二、判断题


  1.从广义上讲针刺的就是通过调整人体经络之气,使失去平衡的阴阳之气得到调理归于平秘。( √ )


  2.候气是施行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是判断患者经气盛衰、取穴正确及疾病预后、针刺效应的依据。( × )


  3.《标幽赋》曰:“循而摄之,行气之法。” ( × )


  4.盘法一般只用于肚腹部肌肉松弛处,有时也可以用于腰背部,四肢等肌肉肥厚部位。( √ )


  三、名词解释


  1.逼针法:是指得气如气不行或气行不远,可将针尖于得气之处,压住不动,欲使经气向上行时,针尖略朝上方,欲向下行时,针尖略朝下方的针刺方法。


  2.搬垫法:是指在针下得气后,患者有舒适的感觉时,医者刺手将针柄搬向一方,用手指垫在针体与被针穴位之间,顶住有感觉的部位的针刺手法。


  3.治神法:又称为守神法,是通过病人精神的调摄和医生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


  四、填空题


  1.《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2.《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3.得气的指征,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另一是医者刺手指下的感觉。


  4.循经感传,是指针刺得气后,针感沿经脉走行传导的现象。


  5.候气法是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又称留针候气法。


  6.催气法是针刺入穴后,通过一些手法,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催气法包括循摄法、搜气法、弹震法、摇、搓、捻、飞、刮等具体方法。


  7.调气法是指应用捻转、循摄、搓弹、按压以及通经接气等以调整经气方向的具体方法。


  8.爪是标记穴位及宣散气血以使进针无痛的方法,是爪切进针的组成部分。


  9.循法是循按经脉,以激发经气使气血往来的方法。


  10.循法有催气、行气、解除滞针、减轻病人紧张的作用。


  11.摄法是用爪甲切掐经脉,在经气涩滞时使用的方法,用以行气。


  12.颤法又称震颤法。是进针后使针在穴内小幅度上下颤动的一种辅助手法。


  13.搜法是用针尖搜寻针感,可用于飞经走气之苍龟探穴手法。


  14.摇法可用于飞经走气之青龙摆尾、白虎摇头手法,也可用于出针时。


上一篇:2021年浙江自考《刺法灸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第3章

下一篇:2021年浙江自考《刺法灸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第5章

浙江自考服务

  • 考试提醒,备考指导

    自考资料,学习交流

名师课程

    • 英语(二)

      英语(二)

    •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

    •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思修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