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网 | 网站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为准。
| |
微信订阅

浙江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浙江自考网免费咨询电话
【热点】 浙江省自考管理系统 成绩查询系统 准考证打印入口 自考日程 免考申请 转考申请 实践考核 毕业申请 学位申请 论文答辩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在线咨询

2021年浙江自考《刺法灸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第3章

整理编辑: 浙江自考网

发布时间:2022-02-25

阅读量: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透穴刺法操作方法中,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D )


  A.直透法:直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对侧相应腧穴透刺


  B.斜透法:斜刺进针,从一穴透至与病变经络、脏腑相关的腧穴


  C.横透法:横刺进针,由一穴向相关腧穴透刺


  D.直透法:斜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对侧相应腧穴透刺


  E.以上均不是


  2.用1支毫针,先直刺至穴位肌层深处,然后退至浅层,依次分别向左右两旁斜刺,使穴内的针刺痕迹成鸡足状。此法为( D )


  A.直针刺法 B.半刺法 C.分刺法 D.合谷刺法 E.恢刺法


  3.用毫针从受损肌腱旁斜刺进针,捻转提插行针,将针提至皮下,配合关节屈伸活动。此法为( E )


  A.直针刺法 B.半刺法 C.分刺法 D.合谷刺法 E.恢刺法


  4.用短毫针迅速浅刺透皮,不得损伤血络、肌肉,迅速出针而不留针。此法为( B )


  A.直针刺法 B.半刺法 C.分刺法 D.合谷刺法 E.恢刺法


  5.先夹持捏起穴位两旁皮肤,使其隆起,然后持针沿皮刺入,在皮下组织内深入。此法为( A )


  A.直针刺法 B.半刺法 C.分刺法 D.合谷刺法 E.恢刺法


  6.眼部腧穴承泣、睛明、球后等穴刺法操作方法中,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C )


  A.进针前,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以充分暴露针刺部位


  B.进针时,针沿眶骨边缘缓缓刺入


  C.进针后,一般可用提插捻转


  D.出针时,动作要轻缓,慢慢地出针


  E.刺入0.3~0.7寸,最深不可超过1.5寸


  7.下面哪个穴位针刺时须闭口( D )


  A.耳门 B.听宫 C.听会 D.下关 E.翳风


  8.在针刺手法上,眼眶内的经穴应( B )


  A.速刺B.轻、慢,不可提插捻转 C.进针超过1.5寸D.可作中等度提 E.先捻转后提插


  9.胸椎棘突下穴位的操作是( C )


  A.直刺 B.斜刺 C.向上斜刺 D.向下斜刺 E.平刺


  10.极泉穴进针宜( D )


  A.应向下斜刺0.5~0.8寸 B.缓慢刺入0.2~0.5寸


  C.应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转向下方,缓慢刺入0.5~1寸


  D.用手扪住腋动脉,在指尖引导下刺入0.5~1寸 E.针刺深度1~1.5寸


  11.章门进针宜( A )


  A.不可向上斜刺,应向下斜刺0.5~0.8寸 B.可向上斜刺0.5~0.8寸


  C.应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转向上方,缓慢刺入0.5~1寸


  D.直刺0.5~1寸 E.直刺,针刺深度1~1.5寸


  12.天突穴进针宜( C )


  A.不可向上斜刺,应向下斜刺0.5~0.8寸 B.缓慢刺入0.2~0.5寸


  C.应先直刺0.2寸,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再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刺入0.5~1寸


  D.用手扪住胸骨柄,在指尖引导下刺入0.5~1寸


  E.应稍向内下斜刺,针刺深度1~1.5寸


  13.晕针现象,除什么之外,都可以发生( A )


  A.指针 B.三棱针 C.火针 D.电针 E.毫针


  14.下列晕针处理方法,有错误的是( A )


  A.患者平卧,头部垫高 B.注意通风、保暖 C.予饮温开水或糖开水


  D.可指掐或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等穴 E.可灸百会、关元、气海


  (二)B型题


  A.齐刺法 B.围刺法 C.扬刺法 D.傍针刺法 E.合谷刺法


  1.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是( A )


  2.在病变局部(如疼痛处)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是( C )


  A.分刺、合谷刺及浮刺 B.毛刺、直针刺和半刺法


  C.恢刺和关刺 D.短刺和输刺 E.以上均不是


  3.出于《灵枢·官针》,刺骨之法是( D )


  4.出于《灵枢·官针》,刺筋之法是( C )


  A.向上斜刺 B.治疗面瘫可以互相透刺 C.治疗鼻病可直刺,亦可向鼻内斜刺


  D.治疗胆道蛔虫症还可以向外上方透四白穴 E.以上均不是


  5.水沟、素髎( A )


  6.地仓、颊车( B )


  A.晕针 B.滞针 C.针后异常感 D.损伤脑脊髓 E.弯针


  7.在针刺过程中,轻者感觉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是( A )


  8.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休克和神志昏迷是( B )


  (三)C型题


  A.毛刺 B.直针刺和半刺法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1.刺皮之法是( C )


  2.刺肉之法是( D )


  A.短刺和输刺 B.合谷刺及浮刺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3.刺皮之法是( D )


  4.刺筋之法是( D )


  A.治疗鼻病可直刺,亦可向鼻内侧斜刺B.治疗胆道蛔虫症还可以向外上方透四白穴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非


  5.水沟、素髎( D )


  6.迎香( C )


  A.沿皮刺 B.斜刺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非


  7.治疗脱肛取长强穴,其操作方法是( B )


  8.治疗脱肛取百会穴,其操作方法是( A )


  A.精神紧张 B.体质虚弱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非


  9.晕针的原因主要是( C )


  10.滞针的原因主要是( A )


  A.气短胸闷 B.眩晕恶心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非


  11.气胸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 )


  12.晕针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C )


  (四)X型题


  1.运动针刺法选穴原则一般是( ABCD )


  A.病在上取之下 B.病在下取之上 C.病在左取之右,病在右取之左


  D.病在中,取之外 E.病在左取之左,病在右取之右


  2.病位深浅刺法包括( ABC )


  A.分刺、合谷刺及浮刺B.毛刺、直针刺和半刺法C.恢刺和关刺 D.围刺法 E.扬刺法


  3.局部多针刺法包括( BCE )


  A.半刺 B.围刺 C.齐刺 D.分刺 E.扬刺


  4.根据有关古籍记载,孕妇禁针的穴位有( ABCDE )


  A.合谷 B.昆仑 C.三阴交 D.石门 E.肩井


  5.晕针的处理方法是( ABCE )


  A.立即起针,给患者饮以温开水或糖水 B.重者可针刺人中、合谷、足三里等穴


  C.可灸百会、足三里 D.给患者安置头高脚低仰卧体位


  E.仍不省人事,脉弱者,可采取急救措施


  二、判断题


  1.透穴刺法临床主要适用于面瘫、三叉神经痛、中风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顽固性头痛、胃下垂、痹症、痿证等。( √ )


  2.督脉腧穴微斜向下刺0.5~1寸。( × )


  3.耳部穴位闭口直刺0.5~1寸或从后外向前内下方刺0.5~1寸。( × )


  三、名词解释


  1.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则感觉疼痛的现象。


  2.齐刺法:齐刺法即在病变局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临床以压痛点(反应点)为主取治。用3支等长毫针,先在其中心直刺一针,捻转得气后,再在其上下或左右1~1.5寸处各斜刺一针。再分别捻针,使针感向深层与四周扩散。


  3.扬刺法 :扬刺法是在病变局部(如疼痛处)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取用1~1.5寸毫针5支。先于病变局部(如疼痛显著处)中心直刺一针,得气后留针,再在主针上下左右即病变部位旁,分别向病变中心斜刺或沿皮刺一针。然后,各针依次实施手法。


  四、填空题


  1.透穴刺法依据针刺角度的不同,可分为直透法、斜透法、横透法三种。


  2.在病变局部或腧穴上,先直刺一针,再在其旁边斜刺一针为傍针刺法;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为齐刺法。


  3.《灵枢·官针》所载的恢刺和关刺,为刺筋之法。短刺和输刺,为刺骨之法。


  4.针刺风池穴,为安全考虑可向鼻尖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5.乳中穴不针不灸,仅作为定位标志。


  6.手部井穴、十宣、四缝等可点刺放血。


  7.针刺环跳穴应取侧卧屈股,伸下足,屈上足体位。


  8.折针又称断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


上一篇:2020年浙江自考《刺法灸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第2章

下一篇:2021年浙江自考《刺法灸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第4章

浙江自考服务

  • 考试提醒,备考指导

    自考资料,学习交流

名师课程

    • 英语(二)

      英语(二)

    •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

    •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思修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