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网 | 网站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为准。
| |
微信订阅

浙江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浙江自考网免费咨询电话
【热点】 浙江省自考管理系统 成绩查询系统 准考证打印入口 自考日程 免考申请 转考申请 实践考核 毕业申请 学位申请 论文答辩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在线咨询

2020年浙江自考《管理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章节试题:第4章

整理编辑: 浙江自考网

发布时间:2022-02-25

阅读量:

  第四章 管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


  (一)信息传递的意义


  1.(1)信息传递的含义;信息传递是以信息提供者(信源)为起点,通过传输媒介或载体(信道),传递给信息接收者(信宿)的过程。


  (2)信源;它是指信息的发送源,又称信息源。


  (3)信道;它是指传递信号的通道。


  (4)信宿。它是指信息的接收者。


  2.(1)信息运动的一般过程原理;


  信息由产生和发出信息的信息源(信息的提供者)出发,经过传输信息的信道(渠道或载体),到达接收和使用的信宿(信息的接收者)的过程。


  (2)信息传递的意义。


  首先,信息只有经过传递,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发挥它的作用。


  其次,信息只有经过传递,才能使之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组织指挥的前提和控制的基础。


  (二)信息传递的要求


  1(1)信息对路的含义;


  信息传递要对路,就是指传递信息要区别对象,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信息。


  (2)信息失真;所谓信息失真就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不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特征。


  (3)保密的含义。信息传递要保密,主要是指信息传递者要根据信息内容的秘密程度、保密的有关规定,选择恰当的传递方式,严格控制传递范围,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


  2.(1)提高信息传递速度的要求;


  ①建立多级信息网络,并在信息网络中建立若干个直接联系点,以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防止“途中阻梗”,直接向网络中枢提供信息,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


  ②广泛运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使信息传递速度成倍提高。


  (2)信息传递要对路的关键和要求;


  关键的是要让传递的信息紧扣领导决策。


  要求:①必须提高对信息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看到信息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进而增强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责任感。


  ②必须选准目标,紧扣领导议事中心。


  ③必须把握重点,抓住领导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④必须善于领会领导意图,紧紧围绕领导的意图去采集信息,传递信息,使更多的体现领导的意图的信息,进入领导决策。


  (3)信息传递要保密的注意事项。


  ①要根据信息内容的秘密程度,正确选择传递方式。


  ②要严格控制传递范围。


  ③要建立必要的保密制度。


  3.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如何避免信息失真?


  表现形式:一是信息表述不清。二是信息方式选择不恰当。三是有意的歪曲。


  如何避免:各级领导机关的信息工作人员必须采取科学的筛选处理手段,严格鉴别,删去一切不实之词和澄清模棱两可的问题,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4.信息传递的基本要求及实际应用。


  (1)迅速。


  信息传递要迅速,不仅是传递效率上的要求,而且是关系到信息时效性的根本性要求。


  (2)对路。


  信息的价值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信息本身固有的价值,即客观因素;二是信息使用者的应用价值,即主观价值。


  对路传递的好处:一是可以增强信息的有用性。二是为领导搬去“文山”,减少无效劳动。


  (3)准确。


  信息传递要准确,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内容不变形扭曲,不发生偏差,准确无误。


  (4)保密。


  保密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历来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对国家安全,政治安全和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关系重大。尤其是党和国家机关的信息传递,保密性要求更严。企业组织也有科技及经济情报机密。


  (三)信息传递的方法


  1.(1)按信息流向分的四种模式;


  ①单向主动型。指信息的发布者主动的向接受者传递,是一种定向和有向的传递。


  ②多向主动传递。③单项被动传递。④双向相互传递。


  (2)按信息载体分的四种模式;


  ①会议传递。


  ②电讯传递。音声像、电子信箱,卫星通信。


  ③文书传递。


  ④新闻传递。报纸杂志广播电视。


  (3)口头传递;就是把信息变成语言和声音进行传递。


  (4)书面传递;就是把信息变成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进行传递。


  2.(1)单向主动传递方式的正确运用;


  一是要根据内容和实际的需要,确定传递范围和分数,决不能传递面过宽,分数过多;二是内容要精练、简短。


  (2)单向被动传递方式的正确使用;


  一是要针对性强,不能答非所问;二是要及时,不能拖延;三是真实客观,不能虚假浮夸。


  (3)信息传递的手段。


  ①邮政和交通网络传递手段;②电话、电报传递手段;③传真机传递手段;④声像传递手段;⑤计算机传递手段;⑥激光通信传递手段。


  3.信息传递方式选择的具体要求。


  一是要从信息的内容和信息接受者的需求出发,信息内容不同,信息的流向和渠道不同,信息接受者的需求不同,所适用的信息传递方式也就不同;


  二是要从信息传递的时间和距离出发,信息传递距离的远近,需求的多寡,时间的急缓,使信息传递的方式也不同;


  三是从信息的价值与经济耗费相比较,无论哪一种信息传递方式,既要注重信息的效益,做到信息能被采用,又要花费的劳动少,周转期较短,节省资金。


  (四)信息污染的防止


  1.(1)信息污染的含义;信息污染是指无价值信息自由泛滥对领导决策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


  (2)过载信息;因信息量急剧增长,信息的增长速度过快,从而造成大量信息积压,直接导致信息的老化和失效。这些信息被称为过载信息。


  (3)过时信息;信息的时效性很强,信息如得不到准确及时传递就会成为过时信息。


  (4)信息噪音;一个正确而完整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干扰,出现误差,这种信息到信息管理部门是不能直接利用的,这种信息就是噪音信息。


  (5)误差信息。信息利用的全过程都有可能出现误差,当误差积累到一定程度是就会造成信息污染,由于这种污染是由误差造成的,我们称之为误差信息。


  2.控制和防止信息污染的措施。


  一是加强对信息污染的宏观控制。即:信息立法;建立信息管理体制:政府应大力加大现代化信息设施和通信网络的建设。二是加强对信息污染的微观控制。即①领导和信息管理部门加强对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审查、监督和评估。②加大信息机构的软件、硬件的投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现在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③提高信息主题的“情报力”、“控污力”,提倡信息传播的伦理。


  3.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污染的表现形式及防止措施。


  (1)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失实信息或虚假信息;②重复信息;③过时信息;④过载信息;⑤缺损信息;⑥噪音信息或信息噪音;⑦误差信息。


  (2)防止措施:见上2.。


  (五)信息反馈的意义、特点


  1.(1)反馈概念;它是指系统输出到系统输入的返送,并对系统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


  (2)信息反馈的含义;一般意义的信息反馈是指施控系统将信息输出,输出的信息对受控系统作用的结果又返回施控系统,并对施控系统的信息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起到调整未来行为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通俗的说,就是把输出信息的作用结果返送回来的过程。


  (3)信息反馈的特点。


  信息反馈有以下四个特点:①滞后性;是信息反馈的基本特征。②针对性;③时效性;④连续性。


  2.(1)维纳反馈原理的理解;


  反馈是系统的一个特征,一个系统要对抗自然界里的自动增熵过程,要应付多变的世界里的种种偶然性,必须有某种稳定机制,负反馈提供了这种机制。


  (2)信息反馈的意义;


  信息反馈的重要意义在于:领导者要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必须借助于信息反馈。


  3.信息管理过程中,信息反馈的作用。


  ①有利于决策的正确实施,及时纠正实施中出现的偏差;②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决策本身存在的不完善方面;③有利于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决策。


  (六)信息反馈的原则、要求


  准确、及时、全面,是信息反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准确,就是要如实地反馈客观实际情况。


  及时,就是要最迅速最灵敏地反馈各方面的信息,讲求信息的时效性。


  全面,就是说信息要有广度、深度,要系统完整,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各方面的情况。


  基本要求:(1)合理控制信息反馈量。首先要控制决策实施进程中的反馈量;其次要控制决策实施不同情况下的正反馈量。


  (2)当某项决策实施难度较大时要注意负反馈量的控制。


  (3)要做好二次反馈。


  (4)恰当的将集中与分流结合起来。


  (七)信息反馈的方式、方法


  1.(1)正反馈;是指把某项决策实施后的正面经验、做法和效果,反馈回决策机关,决策机关进行分析、研究后,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使决策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贯彻,从而使整个过程呈现一种顺利发展的状态。


  (2)负反馈:把某项决策机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或造成的不良后果,反馈给决策机关,经过决策机关的分析研究,修正或改变决策内容,使决策的贯彻更加稳妥,完善,从而使整个过程呈现出一种稳步发展的状态。


  (3)前馈:在一项决策贯彻实施过程中,把预测中得出的将会出现偏差的信息,返送给决策机关,使决策机关在出现偏差之前采取措施,从而防止偏差的产生和发展。


  (4)信息反馈的方法。


  ①运用典型信息反馈。②运用综合信息反馈。③运用跟踪信息反馈。④组合信息反馈。


  2.(1)运用典型信息反馈法的具体要求;


  一是所选典型务必要有代表性或权威性;


  二是反馈内容一定要全面、准确,尤其是对某些局部特有的现象,一定要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处理,务求通过某一动态折射出较大社会面的真实情况;


  三是决策实行前先行试点,取得第一手材料,从试点中掌握反馈信息,再返回完善原有的决策,由点到面,推广展开,全面实行决策;


  四是在决策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获得典型信息,及时反馈,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已有的决策。


  (2)运用综合信息反馈法的具体要去。


  一是兼容,把来自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反馈信息兼收并蓄,从而取得多样规定性的统一;二是扬弃,对众多信息资料中合理的部分予以保留发挥,对不合理的部分予以摒弃否定,以求得反馈的科学性;三是提炼,把零散的、表象的信息通过提炼升华,实现其有序化和理性化;四是演进,在真实准确反映事物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3.信息反馈方法使用的出发点及反馈方法。


  信息反馈的方法使用,必须以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增强其实际调节作用为出发点,运用多种手段,开辟多种渠道。


  通常使用的信息反馈方法有以下几种:①运用典型信息反馈。②运用综合信息反馈。③运用跟踪信息反馈。④组合信息反馈。


  4.从《我国第一个省级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这则案例,说明信息反馈对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性。(略)


上一篇:2020年浙江自考《管理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章节试题:第3章

下一篇:2020年浙江自考《管理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章节试题:第5章

浙江自考服务

  • 考试提醒,备考指导

    自考资料,学习交流

名师课程

    • 英语(二)

      英语(二)

    •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

    •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思修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