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网 | 网站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为准。
| |
微信订阅

浙江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浙江自考网免费咨询电话
【热点】 浙江省自考管理系统 成绩查询系统 准考证打印入口 自考日程 免考申请 转考申请 实践考核 毕业申请 学位申请 论文答辩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在线咨询

2021年浙江自考《刺法灸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第6章

整理编辑: 浙江自考网

发布时间:2022-02-25

阅读量: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艾绒有粗、细之分,粗绒不可用于( E )


  A.间接灸 B.艾条灸 C.隔姜灸 D.温和灸 E.直接灸


  2.艾叶古时以何处产者为佳( E )


  A.通州 B.杭州 C.汴州 D.苏州 E.蕲州


  3.“灸,灼也,从火音灸,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语出( B )


  A.《灵枢·官能》 B.《说文解字》 C.《本草从真》D.《名医别录》 E.《医学入门》


  4.艾绒有粗、细之分,细(精)绒则常用于( C )


  A.间接灸 B.艾条灸 C.非化脓灸 D.温和灸 E.隔姜灸


  5.雷火神针是( A )


  A.一种艾条 B.一种温针 C.一种特制的毫针D.一种配合符咒的针法 E.以上都不是


  6.隔姜灸的确切作用是( E )


  A.清热解毒杀虫 B.温肾壮阳 C.温中散寒、扶阳固脱


  D.防病保健 E.解表祛寒、温中止呕


  7.用针和灸结合用的方法是( D )


  A.艾条灸 B.温和灸 C.雷火神针 D.温针灸 E.实按灸


  8.在下列灸法中,治疗霍乱最好选用( E )


  A.隔蒜灸 B.温和灸 C.麦粒灸 D.隔附子灸 E.隔盐灸


  9.治疗蝎、蜂等虫毒咬伤,宜用( D )


  A.化脓灸 B.雀啄灸 C.隔姜灸 D.隔蒜灸 E.温针灸


  10.隔盐灸可用来治疗( C )


  A.脐风 B.哮喘 C.急性吐泻 D.肺痨 E.疮疡


  11.附子饼的制作,一般是用附子粉末和何物混合制作而成的( C )


  A.麻油 B.盐水 C.黄酒 D.陈醋 E.姜汁


  12.灸疮化脓,一般在灸后多长时间( C )


  A.2~3天左右 B.3~4天左右 C.5~7天左右D.10~15天左右 E.20天以上


  13.灸疮自行痊愈脱落,一般在灸后( D )


  A.1~3天左右 B.5~7天左右C.10~15天左右D.30~40天左右 E.60~70天左右


  14.下列病症中,适宜于隔蒜灸的是( D )


  A.外感表证 B.虚寒性呕吐 C.阳痿早泄 D.肺痨 E.急性吐泻


  15.“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语出( D )


  A.《左传》B.《山海经》 C.《灵枢·胀论》D.《素问·异法方宜论》E.《灵枢·本脏》


  16.《左传》所载“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攻”是指( C )


  A.服药 B.针刺 C.灸法 D.推拿 E.拔罐


  17.“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语出( C )


  A.《灵枢·官针》 B.《医学入门》 C.《灵枢·官能》


  D.《灵枢·小针解》 E.《针灸甲乙经》


  18.“火补火泻”是指( D )


  A.大补大泻 B.毫针补泻 C.火针补泻 D.艾炷直接灸补泻 E.以上都不是


  19.施灸程序应该是( B )


  A.先上后下,先阴后阳 B.先上后下,先阳后阴C.先中后上,先阴后阳


  D.先中后下,先阳后阴 E.先腹后背,先阴后阳


  20.下列各项,哪些应慎用灸法( E )


  A.寒邪束表 B.阳虚暴脱 C.瘀血阻络 D.寒滞经络 E.阴虚发热


  21.以下哪个部位不能瘢痕灸( C )


  A.腰 B.四肢 C.关节活动处 D.胸背 E.腹


  22.以下哪个部位不能灸( A )


  A.乳头 B.颜面部 C.关节活动处 D.胸背 E.腹


  23.下面哪个不是灯火灸的适应症( D )


  A.小儿惊风 B.抽搐、昏迷 C.腮腺炎 D.咯血 E.脐风


  24.下面哪个是灯火灸的适应症( D )


  A.高热 B.烦渴 C.咯血 D.多发性疖肿 E.以上都不是


  25.下面哪种灸法不是用艾作灸材的( B )


  A.温和灸 B.药线灸 C.回旋灸 D.雀啄灸 E.实按灸


  26.药线灸的选穴原则不包括( B )


  A.痿证以患肢腧穴为主 B.瘫痪以健侧肢体腧穴为主 C.痛证选取痛处及邻近穴为主


  D.痒证取先痒的腧穴为主 E.瘫痪以患肢腧穴为主


  27.竹罐尤宜用于( C )


  A.闪罐法 B.火罐法 C.水煮罐法 D.刺络拔罐法 E.以上均不是


  28.拔罐法古时称为( D )


  A.吮血疗法 B.排脓疗法 C.排气疗法 D.角法 E.以上均不是


  29.下列各项除什么之外,都是拔罐法的治疗作用( D )


  A.温经通络 B.祛湿逐寒 C.行气活血 D.补益气血 E.消肿止痛


  30.据文献记载,最早的火罐是用何物制成的( A )


  A.兽角 B.竹筒 C.陶罐 D.土簋 E.木钵


  31.血友病可施拔罐法于( E )


  A.膈俞 B.大椎 C.曲池 D.血海 E.以上都不是


  32.刺血拔罐适用于( D )


  A.咽喉肿痛 B.痄腮 C.高热 D.神经性皮炎


  E.过敏性紫癜


  33.高热抽搐,可施拔罐法于( E )


  A.大椎 B.曲池 C.合谷 D.足三里 E.以上都不是


  (二)B型题


  A.生姜片 B.蒜片 C.黄土 D.附子饼 E.食盐


  1.患者由于遗精、阳痿而施间接灸法,局部应放置( D )


  2.若疮疡初起,在施灸时局部应放置( B )


  3.若呕吐泄泻,大汗淋漓,需回阳救逆固脱,在神阙施灸时,应放置( E )


  A.温肾壮阳 B.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C.消肿拔毒 D.行气活血 E.回阳固脱


  4.隔姜灸具有( B )


  5.隔盐灸具有( E )


  6.隔蒜灸具有( C )


  A.桑枝灸 B.温针灸 C.药捻灸 D.药线灸 E.灯火灸


  7.属艾灸法的有( B )


  8.用针和灸结合的有( B )


  A.温和灸 B.药线灸 C.回旋灸 D.雀啄灸 E.实按灸


  9.用药和艾结合施灸的是( E )


  10.属于非艾灸类的是( B )


  (三)C型题


  A.温针灸 B.雀啄灸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艾条灸的方法有( B )


  2.间接灸的方法有( D )


  A.化脓灸、非化脓灸 B.隔附子饼灸、隔蒜灸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3.艾炷灸包括( C )


  4.直接灸分为( A )


  A.隔姜灸 B.隔盐灸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5.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作用的灸法是( A )


  6.具有回阳固脱作用的灸法是( B )


  A.急性呕吐、泄泻、腹痛 B.脱证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7.隔盐灸适用于( C )


  8.附子饼灸适用于( D )


  A.颜面 B.大血管处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9.化脓灸的禁忌部位是( C )


  10.雀啄灸的禁忌部位是( D )


  A.祛风散寒 B.回阳固脱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1.艾灸的作用是( C )


  12.拔罐的作用是( A )


  A.回阳固脱 B.温经散寒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3.灸法的作用是( C )


  14.火针的作用是( B )


  A.青壮年,男性 B.初病,体实者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5.灸法宜大炷、多壮( C )


  16.灸法宜小炷、少壮( D )


  A.妇女、儿童、老人 B.久病、体虚者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7.灸法宜大炷、多壮( D )


  18.灸法宜小炷、少壮( C )


  A.头面 B.胸背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9.宜小炷、少壮( C )


  20.宜大炷、多壮( D )


  A.皮肉浅薄而多筋骨处 B.肌肉丰厚处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21.灸法宜大炷、多壮( B )


  22.灸法宜小炷、少壮( A )


  A.小儿惊风、脐风 B.腮腺炎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23.灯火灸可治疗( C )


  24.药线灸可治疗( D )


  A.关元 B.耳尖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25.灯火灸治疗腮腺炎可取( B )


  26.灯火灸治疗小儿腹泻可取( A )


  A.温热作用 B.负压作用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27.拔罐法具有( C )


  28.艾灸法具有( A )


  A.投火法 B.闪火法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29.火罐法可用( C )


  30.蒸气法可用( D )


  (四)X型题


  1.灸法经前人反复实践,选择艾为施灸原料,其优点是( ABCE )


  A.易于点燃 B.火力温和 C.易于搓捏成艾炷 D.气味芳香 E.产地广泛,价格低廉


  2.灸法的主要作用是( ABCDE )


  A.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 B.温肾健脾,回阳固脱


  C.防病保健 D.消瘀散结 E.益气升阳


  3.隔姜灸的作用是( CD )


  A.扶阳固脱 B.清热解毒 C.温中止呕 D.解表散寒 E.温肾壮阳


  4.隔附子饼灸主要用来治疗哪种病证( BCD )


  A.痢疾 B.疮疡久溃不敛 C.肾阳虚之脱发D.命门火衰之阳痿、早泄 E.腹中积块


  5.下列穴位中禁止化脓灸的有( ABCDE )


  A.迎香 B.睛明 C.曲泽 D.犊鼻 E.解溪


  6.艾灸法适应范围是( ABC )


  A.寒证 B.虚证 C.阴证 D.高热 E.阴虚内热证


  7.艾灸法的作用有( ABCD )


  A.温经通络 B.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C.温肾健脾 D.回阳固脱 E.泻热开窍


  8.下面哪些是灯火灸的适应症( ABCDE )


  A.小儿惊风 B.抽搐、昏迷 C.腮腺炎D.急性扁桃体炎 E.脐风


  9.下面哪些是灯火灸的禁忌症( ABC )


  A.高热 B.烦渴 C.咯血 D.腮腺炎 E.小儿惊风


  10.拔罐法的作用有( ABCDE )


  A.祛风除湿 B.温经散寒 C.活血通络 D.消肿止痛E.吸毒拔脓


  11.下列各项,不宜使用拔罐法的有( DE )


  A.高血压病患者 B.便秘患者 C.儿童 D.孕妇腰骶部 E.传染性皮肤病


  二、判断题


  1.艾炷灸根据灸后有无化脓而分为化脓灸(瘢痕灸)和非化脓灸(无瘢痕灸)。( × )


  2.临证以新鲜的艾绒为佳品。( × )


  3.艾灸法临床应用较广,以治疗寒证、虚证、阴证为主,临床常用于经脉陷下、阴阳皆虚的疾病,艾灸法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者。( √ )


  4.补法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 × )


  三、名词解释


  1.灸疮:亦称灸花,是化脓灸后局部组织因被灼伤而产生的无菌性化脓现象。


  2.灸量:灸法达到的温热程度


  3.艾炷灸补法:为艾炷点燃置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尽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毕一炷用手指按于施灸穴位,以使真气聚而不散。


  四、填空题


  1.艾炷制作方法有手工制作与艾炷器制作两种方法。


  2.艾条又名艾卷,系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可分为纯艾条和药艾条两种。


  3.艾炷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置施灸部位皮肤上烧灼的方法。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4.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5.艾条灸法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类。悬起灸又有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等。


  6.非化脓灸法主要是麦粒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


  7.蒜有消肿拔毒、散结止痛的作用,故隔蒜灸临床适用于治疗痈、疽、疮、疖等。


  8.隔盐灸有回阳救逆固脱作用,适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脱证等。


  9.附子有温肾壮阳的作用,隔附子灸适应各种阳虚证,如阳痿、早泄、遗精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10.艾灸法的作用,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


  11.青壮年、男性,初病、体实者,宜大炷、多壮;妇女、儿童、老人,久病、体虚者,宜小炷、少壮。


  12.凡灸有生、熟,候人盛衰及老少也,生即少灸,熟即多灸。


  13.施灸顺序,一般宜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


  14.灸量指灸法达到的温热程度。


  15.疮疡、痈疽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后未化脓者者,可用灸法。


  16.灯火灸法是用灯心草蘸植物油点燃后,迅速烧灼耳穴、腧穴或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的灸法。


  17.药线灸法是采用经过药物溶液浸泡制成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烧灼腧穴或一定部位以治病的灸法。应属于直接灸法。


  18.药笔灸法是在雷火神针与阳燧锭的基础上改进应用的灸法。


  19.拔罐疗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方法。


  20.玻璃罐其罐透明、吸附力大,易于清洗消毒,适用于全身各部,可施多种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罐具之一。


  21.常用针罐法有留针罐法、出针罐法、刺络罐法三种。


  22.刺络罐法即拔罐与放血法配合应用的治法。


  23.投火法的操作方法是:将蘸酒精的棉球或折叠的软质白色纸片(卷)点燃后投入罐内,趁火旺时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24.闪火法的注意事项是:蘸酒精宜少,且不能沾于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25.水煮罐法的优点是消毒彻底、温热作用强,且可罐药结合,适用于任何部位拔留罐、排罐。


  26.药罐法常用方法有药煮罐法、药蒸气罐法、贮药罐法。


  27.沿某一经脉或某一肌束的体表位置顺序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罐具,排罐法。


  28.针罐法指针刺与拔罐相配合的治疗方法。


上一篇:2021年浙江自考《刺法灸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第5章

下一篇:2021年浙江自考《刺法灸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第7章

浙江自考服务

  • 考试提醒,备考指导

    自考资料,学习交流

名师课程

    • 英语(二)

      英语(二)

    •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

    •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思修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