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网 | 网站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为准。
| |
微信订阅

浙江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浙江自考网免费咨询电话
【热点】 浙江省自考管理系统 成绩查询系统 准考证打印入口 自考日程 免考申请 转考申请 实践考核 毕业申请 学位申请 论文答辩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在线咨询

2021年浙江自考《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整理编辑: 浙江自考网

发布时间:2022-02-24

阅读量: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C )


  A.培养审美能力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D.规范社会文化


  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D )


  A.虚拟性B.敏感性C.想象性D.情感性


  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 B )


  A.审美快感B.意象C.形式D.物象


  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B )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


  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


  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 )


  A.感性的B.愉快的C.不可抗拒的D.自然而然的


  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A )


  A.艺术批评B.艺术接受C.艺术品D.艺术创造


  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C )


  A.游戏说B.模仿说C.表现说D.娱乐说


  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C )


  A.《论美书简》B.《判断力批判》C.《审美教育书简》D.《美学》


  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


  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人类社会的分工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10.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立普斯B.费希纳C.布洛D.丹纳


  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 )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l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 D )


  A.毕达哥拉斯B.爱迪生C.托马斯。班纳特D.博克


  13.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 D )


  A.社会关系的解放B.生活方式的变革C.思想观念的自由D.创造性的发挥


  14.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其根本的缺陷在于( C. )


  A.脱离人的美感经验来谈美B.脱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来谈美


  C.脱离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D.脱离人类的艺术活动来谈美


  1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从美学理论上阐明了美是愉快的一些美学家是( C )


  A.毕达哥拉斯学派B.伊壁鸠鲁派C.英国经验派D.精神分析学派


  16.意大利历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史》一书中认为,美学学科的建立者应该是( C. )


  A.鲍姆嘉登B.鲍桑葵C.维柯D.康德


  17.姚鼐“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所述的风格特征是( C )


  A.喜剧B.悲剧C.优美D.崇高


  18.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会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B )


  A.美感的主体差异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C.美感的一般特点D.美感的感觉特征


  19.“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B. )


  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


  20.美感的生理基础就是( B )


  A.呼吸器官B.感觉器官C.运动器官D.思维器官


上一篇:2021年浙江自考《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下一篇:2021年浙江自考《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浙江自考服务

  • 考试提醒,备考指导

    自考资料,学习交流

名师课程

    • 英语(二)

      英语(二)

    •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

    •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思修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