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网 | 网站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为准。
| |
微信订阅

浙江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浙江自考网免费咨询电话
【热点】 浙江省自考管理系统 成绩查询系统 准考证打印入口 自考日程 免考申请 转考申请 实践考核 毕业申请 学位申请 论文答辩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在线咨询

2023年浙江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14

整理编辑: 浙江自考网

发布时间:2023-09-20

阅读量:

4.剩余价值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答:观点正确。剩余价值是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在流通,实行等价交换,不会产生价值增殖,即使不等价交换也不会产生价值增殖,所以流通中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只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但是有离不开流通,流通既为剩余价值生产创造了条件(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又实现了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不能够离开流通而产生。


5.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答:观点错误。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为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所以,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格;工资只是工人必要劳动的报酬,工人的剩余劳动并没有得到报酬。


6.个别资本家只要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便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答:观点错误。个别资本家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只能降低产品的个别价值,在商品按照社会价值出售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不能取得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劳动日的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只有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劳动力价值才下降,资本家才能够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上一篇:2023年浙江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13

下一篇:2023年浙江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15

浙江自考服务

  • 考试提醒,备考指导

    自考资料,学习交流

名师课程

    • 英语(二)

      英语(二)

    •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

    •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思修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