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网 | 网站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为准。
| |
微信订阅

浙江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浙江自考网免费咨询电话
【热点】 浙江省自考管理系统 成绩查询系统 准考证打印入口 自考日程 免考申请 转考申请 实践考核 毕业申请 学位申请 论文答辩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在线咨询

西方经济学学习笔记 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

整理编辑: 浙江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阅读量:

(一)核算恒等式与均衡条件

国民收入核算相当于度量了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总产出水平。而为了说明这一总产出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就需要分析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的条件。

(二)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构成

总需求和总支出的构成因素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的需求+国外的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的支出+国外的支出
=C+I+G+X-M
总供给的构成因素
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活的总供给由消费、储蓄和税收三部分构成。
AS=C+S+T
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四部门、三部门和两部门经济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总供给=总需求。
在四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S+T+M=I+G+X
在三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S+T=I+G
在二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S=I

(三)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传说经济学认为,投资来源于储蓄,所以储蓄与投资相等,但凯恩斯认为未必是这样,因为储蓄和投资是不同利益集团出自不同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所以,储蓄与投资并不必然相等。
决定居民户进行储蓄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进行储蓄是为了防老,有的人是为日后的某项开支或者为了应付意外开支,有些人希望给子孙留下遗产,有些人是为储蓄而储蓄。
决定投资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技术、政治、心理、政府、资源、人口等,内在因素主要是投资者预期从事投资所能得到的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总之,由于储蓄与投资者从事投机的动机不一致,因而储蓄不一定能转化为投资,两者并不必然相等。
为了防止这一现象,金融机构(银行)就有义务把居民的储蓄再转化为投资,注入国民收入循环的过程中,所以,银行的重要作用就是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只有如此,收入循环,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上一篇:西方经济学学习笔记 逆转通货膨胀的政策

下一篇:西方经济学学习笔记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浙江自考服务

  • 考试提醒,备考指导

    自考资料,学习交流

名师课程

    • 英语(二)

      英语(二)

    •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

    •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思修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