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网 | 网站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为准。
| |
微信订阅

浙江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浙江自考网免费咨询电话
【热点】 浙江省自考管理系统 成绩查询系统 准考证打印入口 自考日程 免考申请 转考申请 实践考核 毕业申请 学位申请 论文答辩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在线咨询

中药鉴定学学习笔记 藻、菌、地衣类中药

整理编辑: 浙江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阅读量:

藻类、菌类和地衣类均为低等植物。在形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叶状体或菌丝体,可以分枝或不分枝。在构造上一般无组织分化,无中柱和胚胎。
    第一节   藻类(Algae)
藻类植物含有各种不同的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活方式为自养。不同的藻类因含特殊的色素,使藻体显不同的颜色。各种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物及贮藏养分不同。藻类常含多聚糖、糖醇、糖醛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胆碱、蛋白质、甾醇以及碘、钾、钙、铁等无机元素。
与药用关系密切的藻类主要在褐藻门、红藻门,少数在绿藻门。
    绿藻多数生活在淡水中,极少数在海水中。植物体蓝绿色;贮存的养分主要是淀粉,其次是油类。药用的绿藻有石莼及孔石莼等。
红藻绝大多数生长在海水中。多数种类呈红色至紫色。贮存的养分通常为红藻淀粉,有的为可溶性红藻糖。药用的红藻有鹧鸪菜、海人草等。
褐藻是藻类中比较高级的一大类群,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植物体常呈褐色。贮存的养分主要是可溶性的褐藻淀粉、甘露醇和褐藻胶,细胞中常含碘,如海带中含碘量高达0.34%。多以藻体入药,如海藻、昆布等。
    第二节  菌类(Fungi)
菌类一般不含有光合作用的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与药用关系密切的是细菌门和真菌门。
细菌是单细胞植物,无真正的核,大多数不含叶绿素,细胞壁主要由蛋白质、类脂质和多糖复合物组成,一般不具纤维素壁。其中放线菌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苗,迄今已知的抗生素中,有2/3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如氯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系等。
真菌不同于细菌的是:真菌都有细胞核,细胞壁大多具有几丁质成分,少数含有纤维素。真菌的营养体除少数原始种类是单细胞外.一般都是由多数分枝或不分枝,分隔或不分隔的菌丝交织在一起,组成菌丝体。储藏的营养物质是肝糖、油脂和菌蛋白,而不含淀粉。
    中药药用以真菌门为主,真菌类中药以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为最多。
子囊菌的主要特征是在特殊的子囊中形成于囊抱子,如冬虫夏草、蝉花、竹黄等药用菌。
担子苗的主要特征是不形成子囊,而依靠担子形成担孢子来繁殖,药用的部分主要是子实体(如马勃、灵芝等)和菌核(如猪苓、茯苓、雷丸等)。
    菌类常含多糖、氨基酸、生物碱、蛋白质、蛋白酶、甾醇和抗菌素等成分。其中多糖类加灵芝多糖、茯苓多糖、猪苓多糖、银耳多糖、云芝多糖等有增强免疫及抗肿瘤作用。
菌类中药常见的名词术语有:
    1.菌丝  组成真菌的每一根细丝或一个分枝叫菌丝。
    2. 菌丝体  组成一个真菌菌体的菌丝总称菌丝体。
    3. 疏丝组织  组成菌丝体的菌丝为长形细胞,且菌丝或多或少相互平行排列,这种菌丝组织称为疏丝组织。
    4.拟薄壁细织  组成菌丝体的菌丝细胞为椭圆形或近圆形,或近于多角形,这种菌丝组织称为拟薄壁组织。
    5.菌核  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组成的坚硬团块,为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当条件良好时能萌发产生子实体,如茯苓。
    6.子实体  真菌(多是高等真菌)经过有性过程,形成能产生抱子的结构,称子实体。如灵芝。
    7.子座  是容纳子实体的菌丝褥座。子座形成后,常在其上或其内产生于实体

    第三节   地衣类(Lichenes)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等生物学特性。地衣中共生的真菌绝大多数为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藻类是蓝藻及绿藻。它们的形态分为壳状、叶状或枝状。构造也不相同。枝状地衣内部构造呈辐射状,具有致密的外皮层、薄的藻孢层及中轴型的髓,如松萝科的地衣。
    地衣具特有的地衣酸、地衣色素、地衣多糖、蒽醌类、地衣淀粉。最特殊的是地衣酸类,有的只存在于地衣体中。大约有50%的地衣类含有抗菌活性物质,如抗菌消炎的松萝酸。常用的地衣类中药如松萝。

上一篇:中药鉴定学学习笔记 全草类中药鉴定〈六〉

下一篇:中药鉴定学学习笔记 藻、菌、地衣类中药鉴定

浙江自考服务

  • 考试提醒,备考指导

    自考资料,学习交流

名师课程

    • 英语(二)

      英语(二)

    •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

    •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思修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