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消费者的投资决策 对于消费者而言,投资是指为了在未来获得可能但不确定的收益而放弃现在的消费,并将其转换成资产的过程。与储蓄决策相同,消费者投资决策的最终目的仍然是
第四讲:消费者的信贷决策 前面两章分别对两种情况下的预算约束做了详细的分析,一是将所有的收入用于消费,而是将所有的收入部分用于消费,部分用于储蓄,除了这两种情况外,现实中
第三讲:储蓄决策 这一讲,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消费者的储蓄决策。在这一讲,首先我们将一起来分析一下消费者之所以有储蓄行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消费者有这样的行为,因此,我们首
第二讲 消费决策 下面,我们从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角度出发,以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为假设前提,探讨消费者是如何作出支出决定、怎样进行消费选择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这就是我们即将要讲的
第一讲 绪论 消费经济学是研究消费的经济学,因此,要弄清什么是消费经济学,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消费。 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是指满足需要的行为,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是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场所,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 2. 远期合约:是相对简单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和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按约定的价格买...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 零售市场:是指这种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外汇买卖活动,就是银行 ( 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客户的外汇交易.其中,对法人的外汇交易多采用转帐结算,而对居民个人的外汇交易通常在银行柜台...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 债券信用评级:债券信用评级 是指专门从事信用评级的机构依据 被广大投资者和筹资者共同认可的标准,独立对债券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的行为。 2. 现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根据商定...
选择 1、债券发行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发行人,投资人,中介机构,签证人,保证人。 2、债券发行条件主要包括:债券利率,计息方式,债券的期限,发行价格。 3、债券的信用评级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1909...
简答 1、政府债券发行的目的 (1)平衡财政预算 (2)为政府投资筹集资金 (3)解决临时性资金需要 (4)归还债务本息 2、金融债券发行的目的 (1)改善负债结构,增强负债的稳定性。 (2)获得长期...
名词解释 1、债券信用评级:专门从事信用评级的机构依据被广大投资者和筹资者共同认可的标准,独立对债券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的行为。 2、卖出发行:事先不确定发行总额,在发行截止日期内随买随卖,卖多少算多少...
三、选择 1、金融市场是由金融市场参与者,金融市场交易工具,金融市场中介和金融市场价格这四个要素构成的。 2、金融市场参与者即金融市场的交易者。 3、从本质上说,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就是货币资金。 4、...
二、简答 论述 1、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缺点? 直接融资优点 (1)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2)筹资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较大。 直接融资的缺点 (1)直接融...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的金融市场:泛指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的全部金融性交易活动,包括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各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供求双方之间所有的以货币为交易对象的金融活动,如存...
第九章、日本对中国的殖民侵略 一. 单项选择 1、 日本对中国东北殖民掠夺的一个具体计划是: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 2、 9.18时,中国当时对外贸易唯一出超的地区是:东北。 3、 使华北门户
第八章、******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 单项选择 1、 自鸦片战争后,根据不平等条约,我国的税率一直被固定在:5%,1925年北京关税特别会议后,关税总平均税率也没超过:30%。 2、 ***...
第七章、民国初年的城乡经济 一. 单项选择 1、 在民国初年,封建地租依然存在,其主导是:实物地租。 2、 在民国初年,种植物经济作物地区增长成为突出的地租是:货币地租。 3、 近代农村
第五章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 一. 单项选择 1、 甲午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日本推行殖民掠夺与统治的必然结果。 2、 李鸿章与日本政府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
第四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一. 单项选择 1、资本原始积累最典型的国家是:英国。 2、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发生直接联系的资本原始积累,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 3、中国第一家私人资本缫
第三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 一. 单项选择 1、 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的解体过程,最集中最根本的体现是:传统小农经济结构的痛苦解体。 2、 鸦片战争之后,列强胁迫清政府开放